金秋十月,黔中大地群山绵延。
在由中铁二十局参建的瓮马铁路南北延伸线十标项目施工现场,巨型桥墩巍然耸立,多台施工机械在封闭网外的安全距离内有序作业,身着橙色防护服的建设者们正为瓮马铁路南北延伸线建设发起最后冲刺。
与列车“赛跑”,安全是唯一前提
川黔铁路,这条西南地区的交通大动脉,每日列车往来不息。除与其接轨段外,瓮马铁路南北延伸线建设中与川黔铁路最近的距离只有12米,在其旁紧邻施工,犹如“在动脉血管旁做手术”,任何细微疏忽都可能影响铁路运输安全。
阁老坝南站既有线附近施工现场。
据了解,瓮马铁路南北延伸线全长148公里,是贵州省首条采用“PPP模式+自建自营”的地方资源型铁路,建成后将衔接川黔线、沪昆线、黔桂线三条国铁干线。
面对复杂的施工环境和紧迫的工期,项目部建立了“日跟踪、周调度”动态管理体系,将施工任务细化到每个环节。
“我们的首要任务不是快,而是稳。”施工现场负责人王朋伟介绍,“所有施工方案都需经过铁路部门的严格审批,每一道工序都要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为确保安全,施工单位将作业时间精确到分钟,利用列车运行间隙的“天窗点”进行要点施工。对于无法避开行车时段的作业,则采取车过机停、一机一防护等多重防护措施,确保任何机具、材料都不会侵入铁路限界。
智慧与实干,织就安全防护网
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工期压力,项目部引入了智慧工地管理系统。通过在全线安装高清摄像头和位移监测传感器,对铁路路基、边坡稳定性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数据直接同步至项目部及调度中心,实现风险超前预警。
9月28日早上7点,阁老坝特大桥工地在暮色中苏醒。
阁老坝南站既有线附近施工现场。
工人禹登涛的身影被灯光拉长,安全帽下是沾满了水泥点的脸。他一只眼微眯着,另一只眼紧盯着浇筑面,手中的振捣棒拿捏着混凝土的流动,这样的俯身每天要重复无数次。
这是村镇还未睡醒的时刻,却是桥梁生长的时分。
一旁,年轻技术员张勇在墩身与地面间来回奔波,协调施工、铁路、监理等各方做好配合工作,“大家在作业时一定要认真仔细,不能放松警惕。”这是他在作业现场的说得最多的话。
传统的“人防”措施做到了毫不松懈。项目部配备了经专业培训认证的专职安全防护员,他们手持对讲机、信号旗,如“哨兵”般坚守岗位,为施工现场提供不间断的安全瞭望。
“我们的眼睛是第一道防线,每一次列车的安全通过,都是我们最大的欣慰。”工地防护员杨森森说。
以毫米级精度,攻坚通车目标
国庆中秋假期,铁路安保工作已全面升级。
在建设现场,瓮马铁路南北延伸线十标项目部与铁路部门联合开展了“迎国庆、保安全”专项排查整治活动,对邻近线路的脚手架、防护设施、排水系统等进行拉网式复查,消除安全隐患。
“我们坚持‘一米不漏’全面细致检查,‘边检查、边整改、边销号’,能现场处理的问题绝对不拖延。”项目部经理许宝峰表示。
这样的精细化管理已成效显著。从跨既有公路旅游大道大桥连续梁合龙到岩底河特大桥连续梁顺利合龙,30天内两座特大桥实现精准合龙,从梅家巷1号隧道、吉心村2号隧道相继顺利贯通,一次次的精准突破,为瓮马铁路南北延伸线全线早日通车打下了坚实基础。
眼下,瓮马铁路南北延伸线的建设工地上,机械轰鸣声与安全口令交织成一首特殊的建设交响曲。
这座连接过去与未来、安全与发展的铁路线,正一步步从蓝图变为现实。